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健康答客問 阿士匹靈防房顫中風功效不大(都市日報)

問:家中長者因心房顫動,需要服用一種名為「阿士匹靈」的藥物。請問服用時有甚麼需要注意? (陳女士)

答:「阿士匹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物,其用途廣泛,除用於止痛外,更用以治療及預防不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及缺血性中風等。另外,過往亦會用於心房顫動的患者。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於長者的心律不整;房顫使血塊於心房內凝固,故患者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五倍,需要服用抗凝血藥(俗稱「薄血藥」)以預防中風。以往「阿士匹靈」等抗血小板藥亦常用於房顫患者以降低中風風險。然而,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阿士匹靈在預防由房顫引起的中風方面,治療效果未如理想,藥效與服用安慰劑差不多,副作用則不少於抗凝血藥。
因此,歐洲心臟協會於2012年更新房顫的治療指引,建議患者應先使用「心動中風風險評估表CHA2DS2-VASc」以評估中風風險。

中風風險達「中至高」級別患者應服用較新式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次選傳統的華法林。以其中一種較新式抗凝血藥「達比加群酯」為例,與華法林相比,用於亞洲裔房顫患者身上可進一步降低中風及全身性栓塞風險達五成半,而顱內出血的風險亦可降低八成,更毋須如華法林般,需要戒口及經常驗血來調校藥物劑量。
有見及此,建議陳女士先諮詢醫生的意見,了解家人的病因,再由醫生為你們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解答專家
心臟科專科醫生
周樹立醫生

來源: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24094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五倍(太陽報2013年9月25日)

心房顫動為本港常見心血管疾病,年紀大、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為高危族。患者中風機率比常人高五倍,要長期服薄血藥,惟傳統薄血藥與多種食物相沖,並要定期覆診調較劑量,患者往往「嫌煩」拒服藥。而新一代藥物沒有飲食相沖,毋須定覆診調整劑量,每日服一次,病人要每月自費七百至一千元。本港心臟科專家指出,隨人口老化,心房顫動患者數目將上升,患者要控制飲食及服藥預防,降低死亡風險。

港7萬病人僅25%服藥

心房顫動屬心律不正病症,患者病發時心房不能正常收縮泵血,令血液滯留上心房,凝固為血塊,若血塊流到腦部可致中風。病者一般服薄血藥「華法林」防止血凝。歐洲心臟學會一項名為Garfield研究,○九年起追蹤十九個國家共一萬多名心房顫動患者用藥情況。結果顯示,八成二患者CHA2DS2-VASc風險評分大過或等於二,即中風機會高,但其中僅六成二患者服藥。研究者之一、倫敦大學外科教授Ajay Kakkar指,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未能有效預防中風。

外國研究推算,華人患心房顫動比率為百分之一,估計本港患病人口達七萬人。出席會議的港大內科學系副教授蕭頌華稱︰「Garfield得六成人食藥唔算理想,最好有八成,香港以往調查發現服藥人數僅兩成五。」瑪麗醫院恒常跟進三千名病人,三至四成曾中風,半數人抗拒服藥。一名五十歲女病人於四十歲時中風送往瑪麗醫院,當時半身癱瘓,並確診心房顫動,要長期服華法林。她因工作在身,難定期覆診,自行調整劑量,「有時一日食一粒,有時一日半粒」,無法有效防止血液凝固。女病人兩年後再中風,最終轉用新藥。

來源: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925/00410_022.html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高五倍 (東方日報2013年6月28日)

心房顫動(俗稱房顫)易致中風,患者的中風風險較常人高出五倍。患者大多使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預防中風,但服藥後或潛伏腦出血危機。據一項大型臨床醫學研究顯示,亞洲人服用較新式的抗凝血藥「達比加群酯」後,可降低腦出血風險高達八成。

代表本港參與RE-LY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兼心臟專科劉柱柏醫生稱,本港房顫患者逾二萬人。該項國際性研究將兩種新舊藥物對照,再進一步分析中港、日本等十個亞洲地區共二千七百八十二名房顫患者的治療數據,當中包括九十名本地病人。結果發現,「達比加群酯」較「華法林」減低患者中風及全身性栓塞風險高達五成半;腦出血風險亦比服用「華法林」降低八成。 

患者血流慢易致血栓

他續稱,「達比加群酯」可提供穩定的抗凝血效果,且藥用限制少,病人不需如「華法林」般戒口,亦毋須定期抽血監測凝血情況。此藥適用於非心瓣性房顫患者,惟胃出血、肝病、嚴重腎病者及孕婦不宜服用。衞生署已於二○一一年核准使用,並已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為自費藥物。

房顫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病發時患者出現心跳紊亂或失序情況,並有胸痛、呼吸短促、心悸等徵狀。因房顫患者血液流動緩慢,滯緩血液或形成血塊,甚至有機會堵塞血管而引致缺血性中風。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患糖尿病、血管疾病或曾中風者更屬高危一族。

「以前好多病人擔心同抗拒服華法林,有啲甚至揀食藥效較低嘅阿士匹靈,希望今次的研究結果可以提供一個更安全嘅用藥選擇」,劉柱柏指出,有六旬男病人前年外遊時突然「小中風」,服用阿士匹靈後,因藥效未如理想,兩日後再次中風。其後發現,他患有房顫,故醫生建議首半年先服適用於急性中風的「華法林」,之後轉為長期服用「達比加群酯」,至今藥效理想。

來源: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628/00176_065.html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新薄血藥毋須戒口減中風 (東方日報2011年08月23日)

不少心房顫動的患者需長期服薄血藥控制凝血指數,但藥劑師提醒,傳統薄血藥「華法林」有機會與多種食物「相沖」,令凝血指數波動,增加中風風險,吃火鍋「狂食菜」、中藥煲湯等可免則免。一種新的薄血藥已引入本港,患者服藥時毋須戒口,更比華法林更有效降低中風機會近三成半。

心房顫動患者佳音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病症,患者病發時心臟不能正常地泵出血液,滯留的血液便會凝固為血塊,一旦血塊流到腦部,有機會引致中風。外國研究更指出,患者的中風風險較常人高出七倍。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昨指患者需長期服薄血藥,並要每三、四個月測試血液,確保凝血指數維持安全水平。但國際醫學研究《刺針》指出,本港病者有多達三成六的時間,未能將凝血指數控制至安全水平。

目前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內,約十萬人服華法林預防心臟問題。蘇曜華指出,該藥屬維他命K拮抗劑,若正確使用,可將中風風險減六成,但藥效易與多種含維他命K的食物相沖,不正確服用有機會令凝血指數下降,增加缺血性中風及腦出血風險。他舉例,曾有病人以為打邊爐多吃菜才健康:「食咗成大碗菠菜先知原來唔食得!」港人愛用中藥煲湯,但有研究指丹參與華法林藥性對沖。

衞生署今年七月批准新一代薄血藥「達比加群酯」在港註冊出售。蘇曜華指,新藥毋須患者控制飲食及定期驗血,且更有效預防中風,但藥費較昂貴:「新藥每月九百元,舊藥每月只幾蚊。」他認為,醫管局應盡快將此藥納入藥物名冊,造福病人。

五十七歲、祖籍潮州的余先生,三年前確診患心房顫動,需戒食各種蔬菜:「功夫茶都唔飲得!樣樣唔食得!」他認為,若新藥毋須「戒口」會考慮轉用。

服華法林的飲食避忌

避免進食

青豆角;菠菜;部分中藥,例如丹參;動物肝臟,例如豬肝;酒精;綠茶或龍井;芥花籽油、黃豆油;維他命丸

限制進食分量

西蘭花;奇異果;綠豆

資料來源: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來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823/00176_065.html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心房顫動患者須注意藥性 薄血藥溝葛菜水攞命(蘋果日報-2013 年09月16日)

本港每100人就有一人罹患可令心律不正的心房顫動。這類病人倘有高血壓或糖尿等風險因素,須服藥預防中風,並要注意各款藥的特性和限制,例如曾有服用薄血藥華法林的病人,同時飲用草藥製涼茶導致嚴重內出血死亡;抗血小板藥阿士匹靈原來亦無助減低心房顫動病人中風風險。醫生建議,病人應按中風風險選擇藥物,作個人化治療。

心悸、體力疲乏及暈眩等,均是心房顫動的症狀,患者出現因血管堵塞引致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五至七倍。
由於因心房顫動形成的血栓較大,被堵塞的腦部血管範圍會相應較大,帶來的中風後遺如癱瘓、語言障礙及記憶力受損等,也會比較嚴重。

服用華法林劑量須準確

心房顫動病人倘有高血壓或糖尿等風險因素,便有需要服藥減低中風風險。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醫生傳統會為病人處方薄血藥華法林,這種藥透過影響體內維他命K的作用,抑制凝血功能,阻止血栓形成。

華法林能減低中風風險六成,但其服用劑量必須十分準確,病人須定期驗血,並要避免進食含維他命K的食物或中草藥。

黃品立說,曾有一名男病人服用華法林後,又飲用涼茶「葛菜水」,結果干擾華法林功效,出現嚴重內出血死亡。他又曾有病人錯誤地一次過服用逾10粒華法林,須注射維他命K作「解藥」。

服薄血藥中風風險為1%

部份心房顫動病人也會服用阿士匹靈。但黃指出,心房顫動病人因心律不正,凝血因子令血液於心房凝固,血塊便有機會堵塞血管。由於阿士匹靈為抗血小板藥物,對凝血因子無效,故心房顫動病人服用阿士匹靈,也未能有效減低中風風險。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韓方光補充,服用薄血藥的病人,每年中風風險為1%,但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每年風險卻是3%。

公立醫院現時仍會按病人情況,處方華法林或阿士匹靈。黃品立認為,病人須認識各種藥的特性及限制,與醫生配合,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近年除上述兩種藥物外,市面上亦有新型的薄血藥,病人需要自費購買,每粒藥價為10至20元,病人服後有可能出現胃酸過多,但毋須如服用華法林般,經常驗血調校藥物劑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16/18425312

拒服藥再中風 失說話能力

心房顫動是最普遍的心律不正疾病,但是病人對其認知度仍然偏低。
香港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主席譚劍明表示,曾有一名68歲的退休工程師,於2009至2010年間先後兩次中風,但他在中風前卻從未聽過何謂「心房顫動」。
這名病人在第一次中風後,因嫌服用華法林麻煩,拒絕服藥,醫生為他處方阿士匹靈,翌年卻第二次中風,失去說話能力,後來終須服用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因子藥物,康復進度才見理想。

三成中風為心房顫動

另一名73歲男病人,2000年時被確診患有心房顫動,同樣服用阿士匹靈,結果今年4月突然中風,立即接受靜脈注射溶栓治療,但其認知能力仍然嚴重受損。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韓方光指出,中風個案中有兩至三成人有心房顫動問題,這類個案亦較約10年前只有兩成增多,大眾應多加留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16/18425314

appledaily-16sep2013